更新时间: 09:55:24
郎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标杆项目,依托工业遗存改造,形成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、多元业态融合的特色园区。以下从园区概况、核心特色、运营模式及社会影响四个维度展开分析:
郎园文化创意产业园以“旧工业建筑+新文化业态”为改造模式,典型代表包括郎园Vintage(CBD核心区)和郎园Station(东坝区域):
郎园Vintage:前身为万东医疗设备厂,占地2.3万平方米,保留18栋老厂房建筑,定位为“CBD的文化绿洲”,聚焦影视传媒、数字内容等产业,年产值超百亿元。
郎园Station:前身为北京纺织仓库,占地203亩,完整保留30座仓库及2.23公里铁路,定位为“滨水生态型文化消费小镇”,融合影视后期制作、国际交往、生活休闲等功能,成为五环内城市绿肺中的文化明珠。
工业遗产活化利用
空间重构:保留红砖厂房、铁路轨道、站台等工业符号,通过“新旧共生”设计,将消防水池改造为露天篮球场,加油站改造为汉堡店,形成独特文化景观。
功能更新:新增现代建筑与红砖墙形成对比,既延续历史记忆,又满足现代办公、消费需求。
产业生态多元化
影视全产业链:郎园Station聚集影视后期制作企业,市场占有率达60%,形成投资、策划、制作、宣发全链条。
新消费孵化:吸引设计师家居、小众买手店、宠物休闲等业态,成为本土原创品牌孵化基地。
科技赋能文化:落地北京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,推动AI与影视制作融合。
公共文化服务
活动品牌化:年均举办超400场文化活动,涵盖电影节、戏剧展演、音乐会等,形成“国际创意文化节”“郎园大师课”等品牌。
空间开放共享:配置兰境艺术中心、虞社演艺空间等公共文化设施,面向市民开放。
“文化产业+空间+内容”融合
空间改造:保留工业遗存,打造低密度、高绿化的创意办公环境。
内容运营:通过文化活动、产业服务提升园区价值,形成“空间-企业-用户”生态闭环。
政策支持:协助企业申请专项资金补贴,提供政策咨询服务。
精准定位与差异化发展
郎园Vintage:依托CBD区位优势,聚焦高端文化企业,打造“文化大院儿”。
郎园Station:依托滨水生态资源,融合影视产业与消费场景,形成“7×24H城市复合空间”。
城市更新典范
郎园项目通过工业遗存改造,为城市存量空间注入文化动能,成为老旧厂房转型的标杆案例。
郎园Station的坝河滨水空间改造,带动河岸消费,助力城市绿肺建设。
文化消费引擎
郎园Station单日客流最高达4.5万人,威士忌节等特色活动销售额超350万元,成为激发消费活力的重要空间。
郎园Vintage年均举办近400场活动,为CBD区域提供公共文化服务。
产业创新高地
郎园Station吸引影视后期制作、AIGC视听产业等新兴业态,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。
郎园Vintage聚集索尼音乐娱乐中国总部等头部机构,形成文化企业集群。
地铁站:乘坐地铁1号线到地铁国贸站下车,C口出往东200米,或地铁大望路站下车,C口出往西100米即可;
公交站: 乘坐1路、205路、312路、57路、728路、810路、930或976路至郎家园站下车,往西走60米可至;